【制药网 行业动态】在全球医药创新的赛道上,BD(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拓展)交易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在 BD 交易领域的表现格外亮眼,为全球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2025年下半年,券商普遍看好ADC、双抗与CAR-T 等产品的BD催化将持续升温,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根据中邮证券研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 BD 交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项目数占比来看,已从 2019 年的 3% 大幅跃升至 2024 年的 13%;金额占比更是从 1% 提升至 28%,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 2025 年,这一增长态势愈发强劲,上半年中国创新药 License out(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 660 亿美元,一举赶超 2024 全年 BD 交易总额。这一数据充分表明,跨国药企(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中国创新药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在众多交易品类中,ADC 和双抗成为 2025 年上半年的焦点。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通过将细胞毒性药物与抗体连接,能够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实现高效杀伤,具有治疗优势。2025 年开年以来,ADC 市场重磅交易不断。1 月 8 日,映恩生物宣布与 Avenzo Therapeutics 签订独家许可协议,Avenzo 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大中华区除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DB - 1418/AVZO - 1418 的独家权利。根据协议,映恩生物将获得 5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 11.5 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此前,信达生物也在 1 月 2 日宣布授予罗氏 IBI3009 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这是一款靶向 Delta 样配体 3(DLL3)的新一代 ADC 候选产品。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 8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 10 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式销售提成。
双抗(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拓展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2024 年下半年,我国双抗药物交易尤为火热,共发生 14 笔对外授权交易。2025 年 5 月 20 日,三生国健宣布,公司及关联方三生制药和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授予辉瑞 PD - 1/VEGF 双特异性抗体 SSGJ - 707 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独家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辉瑞将支付 12.5 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最高可达 48 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据授权地区产品销售额计算得到的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此次合作不仅刷新了中国创新药 License - out 的首付款纪录,也凸显了双抗药物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邮证券认为,短期内 ADC、双抗领域交易有望延续火爆态势,2025 年下半年或有数项相关 BD 落地。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DC 和双抗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新的靶点和产品不断涌现。同时,临床数据的持续验证也为这些产品的商业化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三抗、CAR - T(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TCE(T 细胞衔接器)、干细胞等平台产品的 BD 交易有望快速增多。CAR - T 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国内企业在 CAR - T 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的积累,CAR - T 产品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 BD 合作机会。干细胞疗法则在组织修复、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已吸引了众多药企和投资机构的关注,未来有望成为 BD 交易的新热点。
在疾病谱方面,MNC 公司对于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产品的购买意愿明显提升。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内分泌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拥有丰富后期相关管线的创新药企有望持续受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新药物的研发空间巨大。具备相关研发实力的创新药企通过 BD 合作,能够借助 MNC 公司的资源和渠道,加速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进程,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